2013 阿罩霧風雲 002.jpg

學術研究的影像化:談談「阿罩霧風雲」

文/Emery(電影裡的歷史角落)

(劇照引用自雷公電影有限公司 zeusfilm 官方粉絲頁面

 

開始寫「電影裡的歷史角落」以後沒多久我就發現,當個電影部落客能夠得到的回饋通常只有一個:那就是電影公司偶爾會寄來的特映邀請。特映票的好處除了在院線上檔以前,可以跟你的麻吉們炫耀說哈哈我已經看過了咧~以外,在這個一碗乾麵加滷蛋就要掏出五十塊的年代裡面,能夠省下越來越貴的電影票錢,也真的是很不錯的一件事情。而除了年初剛剛抽中過「丈量世界」(Measuring the world, 2012)的首映票以外,「阿罩霧風雲」是我第一次獲邀參加的特映會,感謝雷公電影的邀請。既然是口碑場,自然得寫點心得感想權充推廣,回饋電影公司的盛情囉。

2013 阿罩霧風雲 006.jpg

 

嚴格來說,「阿罩霧風雲」並不是一部定位清楚的片子。李崗先生自言:該片既不是商業電影,他們也不想做所謂「方便容易」的紀錄片,「阿罩霧風雲」於是成了一種形態相當特別的影像作品。這部片很大的一個特色,在於它全用口白、馬不停蹄講述二百餘年歷史的敘事方式。這種說故事的辦法,讓「阿罩霧風雲」乍看有點像是博物館展示間裡頭特定主題的解說影片。麻煩的是:一旦用了這種不插科、不打諢的嚴肅說書作為九十分鐘影片的主線,無可避免的,這部片一定會透著一股許明淳導演自承的「沉悶」勁兒。儘管如此,要在一個半小時內完整敘述家族世代的盛衰起伏,說書這個辦法,或許已是劇組能夠尋得的最佳解。「阿罩霧風雲」同時也頗有誠意地在配樂、美術、造型等細節上做了許多努力,試圖幫助平鋪直敘的說書帶出高潮。本片找來李寶琳先生擔綱美術指導,在一些場景的精細布置上頗見功力,是一個亮點。髮妝與造型方面,劇組也找到「後宮甄嬛傳」的班底提供專業協助,加上幕後研究組的細心考究,這些助力使得本片與其他同述清領時代臺灣史的電影相較,鏡頭裡各個角落的歷史還原度,應是高出了不少檔次。

2013 阿罩霧風雲 005.jpg

 

然而,大致受限於經費等種種原因,這部影片有很大一部份的故事都沒有安排實景鏡頭,這無疑有些可惜了上述的專業優勢。取代這些鏡頭的,則是並不能說上精細的動畫。特別是 3D 畫面的質感實在不好,其實不如集中有限的預算在平面部分好好發揮,統一美術風格,來做這些無法以戲劇呈現的過場。影片裡的大部分戰爭故事皆以 3D 動畫示意,但幾個段落所展示出來的兵棋推演宛若十年前的電玩遊戲(尤其是那些很不自然的人物架槍動作與槍枝開火等等細節),看一次或許新鮮,一再出現就顯得呆板而不能引人入勝。另一些戲劇上的安排也值得討論,本片找來了專業的動作指導,演員的表現可能因此加了不少分數。然而,導演在大量分鏡裡頭將演員安排成動作中的、表演出情緒的蠟像,創造了許多的停格場景來幫助口白說故事。這個試圖做出故事斷面的辦法,一樣是開始的時候新鮮,三、五次以後就有點讓人失了興趣,並使得原本就已不太熱鬧的片子變得加倍的不熱鬧。運鏡上,「阿罩霧風雲」的表現或也略嫌保守,戲劇表現既已偏向靜態,鏡頭若也跟著緩慢而無甚變化,故事雖然進行得飛快,但同樣的手法幾番重複,恐怕就要讓人覺得不安。

2013 阿罩霧風雲 004.jpg

 

「阿罩霧風雲」最值得讓人稱道的優點是對歷史事實的考究。本片設有專門的歷史研究組,延請了科班出身的研究者來做史實還原的基礎工作,並且還將這些前置工作的成果集結成一本專書《穿越霧風到林家:一個橫跨百年的家族素描》。這樣的用心,在國內目前的影像工作裡面,委實不易得見。但回過頭來,「阿罩霧風雲」的困局,其實是如何在九十分鐘內講完兩百多年的事情,並且還要把諸多經過考證的歷史枝節都涵括進來。講故事的人不願錯漏任何一個自覺精彩的段落,但有限的時間與資源卻很難將這些東西全數精彩地展演出來,最後的成果在觀眾的感受來說,只怕反倒要失了精彩。

2013 阿罩霧風雲 003.jpg

 

根據電影公司的說法,今年九月「阿罩霧風雲」便會在國內的電影院裡頭與大家見面。這部型態特殊的片子大概很難獲得一般觀眾的注意,但如果你對學術性的歷史、特別是清領時代臺灣一個大家族的故事很有興趣,又不喜歡讀硬梆梆的大部頭專書,那麼「阿罩霧風雲」是一個你可以考慮的入門選項。本片可說是將學術研究影像化的一個嘗試,近年來比較有名的同類型作品,有一部 2010 年的日片「武士的家計簿」(武士の家計簿)。這部片立足於一個原創研究,講的也是一個家族故事,而大概因為它的題目與改編形式(其實就是一部電影啦)本身就要來得「有趣」一點,拍片的預算也要高出許多,因此能兼顧知識性與趣味性(雖然它的「知識性」一定要比「阿罩霧風雲」來得遜色,並且仍然是一部比較悶的片子),讀者或可參考、比較兩者的不同。其實,就算我們把「阿罩霧風雲」看成是一部歷史學的研究專著,它也委實是有些「老派」。這部片雖然強調要破除立場、「站在林家觀點來說林家故事」,但這樣的倡議實際並不新鮮,並且這個原先善良的立意,或也對每個獨立故事的展開造成侷限。九十分鐘的片子,我們坐在林家的門牆裡望向外頭,只能隱約窺見影片略略提及的清法戰爭、東亞變局。其實何妨偶爾帶觀眾出個遠門,試著從臺灣商品的世界流通講回林家的樟腦事業,或者更具體一點地分析京控在清代法制裡的流程及其困難。所有這些細節對林朝棟而言同樣重要,如果「阿罩霧風雲」尋求的是對歷史的「神入」(empathy),那麼唯有從厚實的描述裡頭更深入(而非漫遊)地了解每一代林家人所面對的歷史世界,觀眾也才可能更同情地看待他們的每一個「抉擇」吧。

2013 阿罩霧風雲 001.jpg

 

無論我們說「阿罩霧風雲」是一部電影還是紀錄片,本質上,它的目的還是要把一個故事傳述出去。而純就「講故事」這件事情來說,本片對於一般觀眾可能還是會有點「硬」。我的看法是「阿罩霧風雲」可以再考慮編劇的取捨,什麼枝節該略該丟,什麼細節(特別是那些非「林家視角」的)可以把一個故事的脈絡補充得更為精彩完整,或許是續集可以思考的方向。說到底,用一百頁的篇幅講一千年的歷史,並且每一頁要求其厚實飽滿(而不是枝蔓橫生),本就為難。如果不求上下集在表演形式上的通貫,那麼是否繼續用另一個九十分鐘承載材料同樣豐富的百年故事,值得再做考慮,或許先收集上集觀眾的反應吧。而做為其中一個觀眾,我的感受是「阿罩霧風雲」想講的故事太多,但每個故事都說得太快,如果能夠分拆幾個主題,重新歸納出獨立性比較強的章節,並且放慢節奏,把每個故事展開的更為完整,或許更能夠攫住觀眾的注意。

2013 阿罩霧風雲 007.jpg

 

無論如何,「阿罩霧風雲」的冒險與用心值得一些掌聲。這部片沒有「賽德克巴萊」(2011)的數億大製作,也不像「一八九五」(2008)能以濃烈的熱血與情感為號召,它真的是很實在的、忠於歷史的、鉅細靡遺的要講一個屬於臺灣的故事。在我看來這部片在知識準備上做了非常精細的難得工作,如果電影公司願意(也有錢)就這個基礎去拍一部不失其初衷的商業片(或者這兩者一定無法共存?),聽故事的人勢必還將多上許多吧。「阿罩霧風雲」的內容值得更進一步的展演,儘管環境對電影人來說大概有些為難,但如果臺灣真的有老闆願意在電影上頭砸錢,這個有故事也有情感的題材,我想會是一部很值得投資的好作品。(嗯,應該會比「白銀帝國」更值得那三億 = =" )

 

--

「電影裡的歷史角落」其實還沒有寫過任何一篇影評。一部分原因是我覺得寫影評的人很多很多,寫得好的人也真的是很多很多,要插這個隊學著講好講壞做 rating ,怎麼想都是很辛苦的一件事。但「阿罩霧風雲」不同,它原本的用意就是要以影像傳述歷史,用不著我在角落裡找故事。反過來,這部不容易獲得主流市場注意的片子,評介勢必不會太多,如果能夠讓更多的朋友藉由這個部落格知道它,或者能夠有一些討論,我想應當會是一件好事吧!另一方面,「阿罩霧風雲」裡頭的許多細節,其實跟我還在生蛋中的論文有些關係,我也因此對那些我曾接觸過的史料如何轉化為影像,覺得很有興趣,同時也讓我想起自己剛開始做這個部落格的一些想法。無論如何,每篇影評都只代表了一個觀眾的主觀意見,我的評論當然也都是我的一面之辭,讀者應當參考其他更多的影評意見。而如果你對這部片子還有其他一些心得與想法,也歡迎留言和大家分享囉!最後仍要謝謝雷公電影的邀請,請大家持續關注他們的作品。電影裡的歷史角落,咱們下~回~再~見~

 

另外,如果你還想從更多地方了解「阿罩霧風雲」及其幕後工作的話,Youtube上面有一些座談會的片段,可以聽聽劇組的現身說法。再是商業週刊第 1339 期,也有李崗先生的兩頁專訪,有興趣的讀者,當可自行參閱囉!

 

 

arrow
arrow

    Em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