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yre Standing on the Street 001 - taksim square book club.jpg

They’re Standing on the Street:一個土耳其街頭的真實故事

文/Emery(電影裡的歷史角落)

 

這次我們不講電影,但照樣要講故事,講一個最近發生在土耳其的、很電影的故事。

 

我想你應該還不太有機會,比較完整地聽過或讀過這個故事──你知道的,在我們所生活的這座小島上,主流媒體從來不太會花時間關心世界大事,一些雞毛蒜皮、小狗小貓的新聞,倒是多到幾乎要炸開了電視機。於是,就連久久返臺一次的李安導演,也忍不住抓了個座談會的空檔,要臺灣的新聞業者「爭一點氣好不好」。另一方面,在我們的媒體眼中,有關土耳其的事情除了一個「洋版李宗瑞」以外,大致也談不上什麼(能夠創造收視率的)「新聞價值」。所以結論就是:在臺灣,你大概很難從50-58台的各節新聞、或者便利商店的隨便一份報紙當中,比較完整地知道這個發生在歐亞邊緣地區的故事。

Theyre Standing on the Street 002 - Lee An.jpg臺媒:「報告李導,掙不到錢就不好。」我其實能夠理解新聞的小報化是全世界主流媒體的共同現象,但我還是不認為這個現象可以被合理化成媒體不思進步的原因。

 

坦白說我已經很久很久沒看過電視了,所以以上所述,可能有些瞎猜。但我辜狗了老半天,這件事情在臺灣各個新聞媒體的網路平台裡頭,連簡單的報導都說不上太多,我想報紙與電視台的情況,應該也不會好到哪裡去吧!無論如何,這個故事說起來有點長,但我會用一篇文章,分個幾頁把它交代完畢,不會有拖稿的下集待續。至於為什麼想說這個故事,一部分是它讓我想到這陣子在臺灣越來越頻繁發生的大規模遊行與示威抗議,同時也是因為當中的幾個新聞畫面,我覺得,比電影還要電影。

 

你知道:電影鏡頭是人想出來的,什麼樣的人物、劇情、場景、運鏡,你可以計算出什麼樣子的情緒。可是,總有些東西你拍起來,根本不用在乎焦距景深,也不用刻意設計配樂,所有那些事情就在新聞畫面裡安靜的發生,你明白那是真的,可是你以為你在看電影。

 

我要說的,也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

 

Theyre Standing on the Street 003 - victory sign.jpg

 

 

一、

先來說說土耳其的事情。

 

如果你還有點印象的話,在我們中學時代的世界現代史課本裡頭,有關土耳其的描述其實說不上太多,對吧?想到土耳其,你腦海裡首先會浮現的字體加粗關鍵詞,應該是凱末爾(Mustafa Kemal Atatürk)。這位現代土耳其的國父,在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剛剛結束、鄂圖曼帝國全面崩毀的時代裡面,帶領人民走出了亡國的低谷,重新建立起一個民族國家,並且在土耳其境內推行了全面性的現代化改革──

 

……然後差不多就沒了。這之後,你大概沒什麼機會在學校裡頭繼續讀到有關土耳其的事情,反正也不會考,所以我們對於現代土耳其的認識,大抵就是從凱末爾跳到李宗瑞,頂多還知道土耳其有冰淇淋這樣。總而言之,凱末爾以降的土耳其,大抵也和同一時期的其他許多國家一樣,經歷了一段從威權體制走向民主化的艱苦奮鬥。而在這個人口比臺灣多三倍、土地面積則是臺灣二十餘倍的國家裡頭,你可以想見,土耳其人所必須解決的族群、文化與政治問題,肯定也不會比我們來得輕鬆容易吧。

Theyre Standing on the Street 004 - Turkey in google map.JPG還記得土耳其在地球上的哪一個角落嗎?(地圖擷取自Google Maps)

 

無論如何,在經過了一長串的族群對立、政黨惡鬥、軍事政變等波折以後,邁入21世紀的土耳其,已可說是擁有一個相對(於它的過去,以及鄰近的西亞與中東國家而言)成熟的民主憲政體制。該國的民主化歷程,也時常成為政治學者的矚目焦點。今天,在土耳其長期執政的「正義與發展黨」(Justice and Development Party,中文媒體習稱「正發黨」),便是透過一套相對完整的選舉制度,贏得了他們的政權。這個立場保守的新興政黨創立於2001年,並旋即於隔年的大選當中贏得了將近三分之二的國會席次。完全執政的正發黨,帶領當時的土耳其走出了通膨危機,大幅改善了國家的經濟情況,政績讓民眾相當「有感」,這同時幫助該黨建立起穩固的民意基礎,並接連贏得後來的兩次大選(2007、2011),繼續維持一黨獨大的執政地位,直到今天。

 

聽起來挺不錯的,對吧?一個年輕、頗有活力的政黨,上台以後推行了大規模的改革,並且在短短十年之間讓老百姓的人均所得成長了兩倍,民眾也繼續把選票與信任都交給他們。看上去,民主制度在土耳其的有效運作,似乎為該國人民帶來了無限光明的前景。

Theyre Standing on the Street 005 - AKP Supporters.jpg在2011年土國大選當中對正發黨表達熱烈支持的土耳其大嬸們。附帶一提,他們揮舞的旗幟上頭那顆橘色的可愛燈泡是正發黨的黨徽。

 

但是,權力伴生的傲慢,確實是一種好發於執政者身上的精神疾病。在民主制度裡頭,政治人物透過選舉證明了多數民意的支持,卻時常忘記:他們所獲得的權力其實是有限的,是人民授予並附帶憲法契約的,不代表他們什麼事情都可以不循著法律(或者讓法律彎過來循著他們)、不聽取民意(或著創造出「民意」擁護他們)就硬著幹。如果一個從民主憲政體制底下產生的政府,反過來要否定民主、凌駕憲政──呃,那是在搞屁啊?

 

可惜的是,這種蠻幹硬幹、不知道在搞什麼鬼的事情,現代世界其實出奇的多。在最近的臺灣,我不知道你對這樣的事情是不是挺「有感」的,但在最近的土耳其,正發黨政府的所作所為,倒是已經激起了越來越多人的憤怒情緒。這個政權及其領導人、也是土耳其的現任總理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另一主流譯法可能為「艾爾段」),近年來逐步顯現出威權獨裁的跡象。埃爾多安主政之下的土耳其,除了屢有箝制新聞自由、逮捕異議份子、實行網路檢查(前幾年的土耳其就和中國一樣,是沒法看youtube的)的消息傳出以外,甚至還暗中收買媒體,為其喉舌。而在2011年的大選獲勝以後,埃爾多安的獨斷獨行更是變本加厲,他繼續強勢地推行迎合伊斯蘭教旨的禁酒、反墮胎、反同性戀政策(正發黨被認為脫胎自一個伊斯蘭政黨,純就政治考量來說,這些舉措尚可為他們贏得更多保守派穆斯林的選票),並且不顧反對黨與環保團體的聲音,在足夠充分的公共討論形成以前,就堅持推動包括核電廠在內的各項大型建設。誇張的是,埃爾多安似乎還打算在明年的總統直選以前強力推動修憲,將土耳其的政體由議會制改為總統制,以便他接下來競選總統、登上大位以後,可以掌握更大的權力。所有這些專斷的作為,不可能不招致批評,但埃爾多安似乎並不在意所有的抗議聲浪。有些分析認為:這位總理似乎把多數民意的支持,看成是絕對的政治權力。一位伊斯坦堡的政治學者在接受紐約時報的採訪時就表示,埃爾多安「相信51%選票的支持就能給他無拘無束的統治權力,他不想受到任何的制衡。」

Theyre Standing on the Street 006 - Erdogan on the cover of Time.jpg2011年的大選獲勝以後,埃爾多安在當年度時代雜誌風雲人物的讀者票選當中,同時在肯定與否定兩項當中都獲得了最高票。那年的時代雜誌針對他的人格特質給了一個很Kobe的評語:"love him, or hate him."

 

事情就這麼發展到了2013年,總理大人持續在國家的各種大事小事上頭蠻幹,而看不下去的土耳其人,只能一點一滴地累積、匯聚他們的不滿。直到兩個多月以前,這股民怨終於在一起抗議事件當中陡然爆炸,並且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第1頁|全文共6頁
arrow
arrow

    Em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