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Oblivion 006

遺落戰境裡的複製人與有關複製的技術與想像(一)

文/Emery(電影裡的歷史角落)

 

這個部落格的名字叫「電影裡的歷史角落」,意思好像是說只要非歷史主題的電影我們就沒戲唱一樣──科科,當然不是這樣。說穿了,人們對架空世界的想像再怎麼天馬行空,總也不能夠脫離現實世界的經驗基礎。管你是元前五百年還是民國三千年,只要是人,大抵都離不開開吃喝拉撒睡,就算是科幻片也得拍親情友情愛情、浪子回頭英雄救美、有情人終成眷屬大反派被轟上西天……所有這些能夠引發我們情感共鳴的事情,在過去、現在與未來,不會長得完全一樣,但本質上來說都是差不多的。至少在我們這個年代裡面,電影情節,終究必須要是我們的理性與感性可以進入的那個樣子。

 

也因此,「遺落戰境」的背景舞台雖然搭設在2077年,但裡面談到的幾個主題,其實都沒有離我們太遠。比方說小三想搶正宮啦、記憶無法抹除的永恆愛情啦等等等等。另外一些題材像是外星人、地球毀滅一類的東西頗為超現實,但其中有一部份,則或許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靠近真實──複製人,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2013 Oblivion 007「遺落戰境」的前導概念插畫。(Oblivion Movie Comic Art 5)  

 

 

一、如何製造一百個阿湯哥?現代生物複製技術的發展與限制

當然啦,我們說的是「靠近真實」,不代表在現實生活裡面只要拔到阿湯哥的鬃毛,並且找到一個擁有秘密實驗室的瘋狂科學家,你就可以迅速地複製出湯姆克魯斯大軍,還可以像外星人一樣把他們的記憶通通抹除,然後催眠數以萬計的阿湯哥說「你們都是我老公、你們都是我老公……辦不到好嗎,真是別鬧惹。按照現在的生物複製、或者體細胞核轉殖(SCNT,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的技術發展來看,不要說一萬個阿湯哥,就是要搞出一百個,都還不知道要弄多久。我們看1996年全世界第一個SCNT的哺乳類動物──也就是鼎鼎大名的桃莉羊(Dolly the sheep),牠是434個實驗樣本當中唯一成功搞出來的結果,用比較粗略的計算方式來說,這個實驗的成功率只有0.23%而已1而儘管十餘年過去了,SCNT的成功率,到目前為止似乎也還沒出現顯著的突破。2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按照桃莉羊的成功率去推算的話,你想搞出一百個阿湯哥,就得先弄到四萬多個卵子,以及同樣數字的代理孕母……這門檻也太高了吧!而且,就算你真的成功辦到了這件事(大概是你老爸開了一家卵子銀行之類的),按照目前的經驗,複製生物的異常或死亡機率也還是頗高,人類的複製更是沒有任何實驗數據可供參考,於是誰也沒法保證這些阿湯哥寶寶裡面,有多少人在嗝屁之前,能夠真的健健康康的活到他們變成型男的那一天。

2013 Oblivion 008 Dolly the sheep桃莉羊:「再強調一次,把我從實驗室裡面搞出來的機率只有四百三十四分之一──拎周罵沒這麼容易被複製啦。」

 

而且,這整個計畫裡面最麻煩的事情是這樣的:「遺落戰境」當中,外星人只不過是把錐形艦的門給打開,把開太空船的傑克船長給請了進去,然後隨便搞一搞,就可以像影印機一樣複製出上萬個成年的傑克,還可以隨心所欲地操縱他們打回地球。但是,我們這些無知的地球小民,哪來這種超高級的技術能力啊!很遺憾的,除非小叮噹忽然從你的抽屜裡面跑出來,不然按照人類現有的辦法來做複製人的話,你只能從嬰兒時期開始把複製的湯姆克魯斯給慢慢養大──也就是說,如果想要搞出一百個湯姆克魯斯的話,你大概得先到內政部登記立案搞出一家托兒所或育幼中心,才能為你的這些湯姆北鼻把屎把尿,並且還要在他們變成一群中二死小孩以後繼續把他們撫養成人……超困難的啦!另外那什麼記憶複製或灌輸的更是不要鬧了,這招連電影裡面的外星人都不屑演示一下他們是怎麼辦到的,我等地球小民可沒法照做。想拷貝記憶,你還是看看能不能跟小叮噹要幾片奇怪的吐司會比較快。

 

現在你見識到地球人有多麼渺小了吧。事實上,打從摩根費里曼說他當年遇到阿湯哥大軍入侵地球的時候開始,這部電影裡面的外星科技,早就已經不是我們這些笨蛋藍星人可以輕易參透的了。儘管走出戲院的路上,你一定會覺得電影裡的一些bug根本莫名其妙,但那絕對是我們道行不夠的關係。外星人的科技大概只有寶傑的電視節目才能夠掌握箇中玄機,我等凡人還是回來關心地球上的事情就好,比方說現代複製科技的發展歷程啦、人類對於複製的想法又是怎麼回事啦,等等等等。

2013 Oblivion 003不可思議的外星人科技之超大型唉鳳,超敏銳的觸控與毫無延遲感的多視窗同步工作,賈伯斯也自嘆弗如啊!   

 

 

二、「找到另一個自己」?關於「分身」的想像、恐懼與一些歷史故事

要講複製人的歷史似乎有點奇怪,畢竟這個世界上的複製人。恐怕還沒有被成功創造出來過,就算有也沒什麼人知道,就更不用談什麼歷史了。但是,如果我們說的是生物複製的技術發展歷程,或者是關於「另一個自己」的想像,那麼裡頭的故事,倒是有一長串。

 

先說說後面那件事吧。當人們最初想到「另一個自己」這種概念的時候,好像不可避免的總會連結到一種奇妙的神秘或恐怖感。所謂「分身」這種事情,通常就是兩個情況:一種是刻意為之的,一種是你壓根兒不知道的。刻意搞出來的分身,普遍被認為是一種超能力。英語「bilocation」這個字,意指「在兩地同時出現」,中文裡面大概很難找到一個字眼可以完美的把它翻譯過來。而這個字在英文裡頭,時常都帶著濃厚的宗教意味。許多基督教的聖徒都曾有所謂 bilocation 的事蹟,這類故事說的,大概就是他們在主持彌撒時,竟然有人看到他們的分身在外頭亂亂蛇一類的事情。像這樣的奇蹟,能夠證明他們的超凡入聖,早前臺灣的宋七力,本質上也是用一模一樣的故事來塑造他的個人崇拜(寫到這裡我很驚訝的發現宋大神的事業現在已經越搞越大了,真是厲害厲害)

 

另一方面,壓根兒不知情的分身就恐怖了。有一種都市傳說的內容,就是說這個世界上存在著許多跟你擁有相同容貌的人,只要和這些分身見面的話你就會死翹翹(但為什麼嗝屁的不會是跟你打照面的分身啊,這種嚇不死人的故事還挺無腦的說實在)。像這樣的恐怖傳說,大致就反映了我們對「另一個自己」的莫名恐懼。然而,如果你的分身只是在這個世界的某個角落晃悠度日,那只要你們一輩子不碰頭,倒也沒什麼好害怕的。但如果這個分身某天突然進入你的生活、佔領你的家庭、取代你的一切,甚至面露凶光想把你幹掉,那可就不只讓人嚇到閃尿,還會氣到心臟病發了。同樣是英語裡的一個詞,「evil twin」說的就是一種對自己的「邪惡分身」的恐怖想像。電影「魔鬼複製人」(the 6th day, 2000)裡頭的阿諾下班回家,發現他的分身竟然在家吃自己的生日蛋糕;狄恩昆茨(Dean Koontz)小說改編的Mr. Murder」(1998),以及最近一部臺灣沒上院線的電影「複製強者」(Cloned: The Recreator Chronicles, 2012),則各別講了一個分身想要取代本尊、成為正主兒的故事。類似這樣的創作題材,除了描寫出(或者創造出)社會大眾普遍對複製科技的一種老掉牙恐懼以外,或許也反映了人們面對想像中的「另一個自己」的時候,心裡的慌張與不知所措。我們看「遺落戰境」裡的49號碰到52號,兩個複製帥哥之間的衝突瞬間升高、互相飽以老拳的過程,大概也可以說是這種「分身焦慮」的一種體現吧。

「魔鬼複製人」的票房普普,但這部片好像頗受家庭電影市場歡迎,畢竟在沙發上看阿諾打架配爆米花還是挺爽的啊! 

 

然而,「遇到另一個自己就會嗝屁」這種傳說,倒也不見得全是憑空捏造出來的,而或許真有一些想像根據。據說許多著名的歐美歷史人物,都曾有見到自己分身(doppelgänger)的恐怖故事,而這些經驗後來也都與他們的死亡連繫在一起。比較出名的例子,諸如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俄羅斯的凱薩琳女王、英國詩人雪萊、美國總統林肯等等。傳說中,這幾位大人物都曾在白天的幻覺或者夜間的噩夢當中看到了「另一個自己」,他們並且也都在事後一段時日便上了西天(老實說遇到這種事不被嚇死大概也去了半條命了)。這些故事自然給人們一種暗示:與你的分身碰面,大概就是一種迎向死亡的預兆。

 

類似這樣的傳聞,有的當然可能只是以訛傳訛、純屬唬爛,但也有一些可是白紙黑字寫在史料上頭,驚嚇度高到爆表。例如雪萊的分身故事,就是出自於他的伴侶瑪麗雪萊(同時也是《科學怪人》小說的作者)之手筆。瑪麗把這件事情寫在一封寄給朋友的信件上頭,而這封信後來被人給挖了出來,收錄在她的書信集當中。我們在古騰堡計畫(歐洲一個超大型的史料電子化網站)裡面,還可以找到這個書信集的電子檔。根據瑪麗的說法,雪萊在死前不久曾夢見他的分身想要把他給掐死。而在他死後一個月左右,還有人見到了兩個雪萊的身影在窗前遊蕩。另一方面,林肯的分身故事,也是一位傳記作家從林肯那裡聽來的,他並且聲稱林肯的老婆跟秘書也都聽過這個事情。而由於這位作家所寫的林肯傳記史料價值頗高,3連帶也使得他唬爛的可能性降低了不少。這個故事說的是林肯第一次當選總統以後,有幾天他倒在沙發上休息時都看到了自己的鏡中倒影──然而,鏡子裡出現的卻是兩個擁有不同表情的林肯。而總統先生的老婆不知哪來的神預感,她在聽完了這個故事以後當即對林肯表示:這兩個倒影可能分別預示了他的第二度當選,以及他在第二任總統任內的死亡。

2013 Oblivion 009 Licoln Daniel comparison我個人是覺得林肯如果看到丹尼爾戴路易斯的話,應該也是會有活見鬼的感覺…… 

 

故事再講下去的話,這篇文章就要變成近代歐美名人鬼故事集了,而且三更半夜看這些資料也看得我心驚驚,所以我們還是就此打住的好。其實呢,以上所說的這些故事,倒也不代表所有古早的「分身想像」,都要與死亡連結在一起。同樣是歷史聞人,法國作家莫泊桑也說他有一次看到了自己的分身走進了房間,並且坐在他對面和他說話,但莫泊桑好像沒怎麼嚇到,這個故事並且還成了他一部短篇小說的創作題材。另外,同樣屬於文豪等級的歌德也曾在痛失愛人之後,在夢中見到了自己的分身,但他把那個幻影出現的用意,解讀為一種對自己的善意安慰。可見這些分身,也並不全都是想對本尊不利的壞蛋就是了。

 

撇開所有那些近似於撞邪的經驗不談,在近代各種類型的文藝創作裡面,「分身」其實也是一個挺有意思的創作母題。以此為題的文學與電影作品不能計數,而且再講下去我們會跑題太遠,所以這裡只簡單提幾件直覺聯想到的作品。我一直記得的是Joanna王若琳有一首歌叫作「迷宮」,裡頭有一句歌詞寫的就是「找到另一個自己」。儘管這句話在整闕詞裡的意境,比較近似於我們常說的「另一半」,但無論是那一種形式,「找到另一個自己」──如此重要卻也如此困難的一件事,不是嗎?下面那幅畫是比利時超現實主義畫家雷內‧馬格利特的著名作品,我第一次看到這幅畫的時候,心裡想的就是這件事情。現在的高中公民課本都會教一個心理學名詞叫「鏡中自我」(i. e. 站在別人的角度看自己)──可是,你真的能夠從「鏡子」裡面輕易的看見你自己嗎?「找到自己」是一個如此意義重大的過程,絕大部分的電影導演都在嘗試使用各種說故事的辦法,讓他的角色去找到真實的自我。近幾年最用力氣去表現這件事的電影與演員,應當要數2010年的「黑天鵝」(Black Swan)裡的娜塔莉波曼了。儘管這個心理分析主題的電影和複製人八竿子打不著邊,但我覺得那種「發現另一個自己的恐懼」、害怕被另一個自己吞沒的情緒,和我們前面提到的「分身焦慮」,本質上或許是頗為相同的事情吧!好了來不及了,我已經跑題到不知哪去了。下篇回來,我們會從人造人的祖師爺──煉金術與「科學怪人」開始講起,下集待續囉!

2013 Oblivion 010 rene magritte portrait of edward jamesRené Magritte, Not to be Reproduced (1937)  

 

 

(下集待續)

 

--

題外話, 雪萊故事的另一個版本比較恐怖,這個版本說雪萊在夢中看到自己的分身不發一語地手指地中海,然後沒多久他就淹死在地中海裡面了。我要是雪萊我應該會直接衝過去把他的手指給凹斷= ="。

 

Notes: 

1. 比較完整的過程是:這個實驗用掉了434個母羊的卵,其中只有277個跟轉殖的體細胞核成功結合,而這些胚胎活下來的剩29個,然後放到母羊的肚子裡長成小羊的只有3個,最後只有一頭桃莉被搞出來,所以如果我們用 1 / 434 去算的話,則這個實驗的成功率只有 0.23% 。參見Rose M. Morgan, The Genetics Revolution: History, Fears, And Future of a Life-altering Science, 2006, p.166. 附帶一提,桃莉之後的幾個生物複製案例的成功率也都頗低,2003年的一頭複製馬甚至用掉了814個胚胎,才得到一個成果。

2. 參見Kuldip S. Sidhu, ed.,  Frontiers i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Research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s, 2012, p.18. 當然,複製的成功率還是依生物種類不同而有差異。

3. 這位作家及其所作林肯傳記的名字如下:Noah Brooks, Washington in Lincoln’s Time, 1895. 這本書可以在另一個大型史料保存計畫Internet Archive的網站上找到完整版。而在Google的學術搜尋當中,你可以看到許多有關林肯的學術書籍都有引用這本書的內容,這是我覺得它應當頗具史料價值的原因。當然,如果有對林肯研究比較熟悉的朋友,或許能夠提供比較準確的意見。

 

 

arrow
arrow

    Em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