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Iron Man 3 013 Mandarin

鋼鐵人3裡的滿大人與「傅滿洲」──一個中國壞蛋的經典形象(三)

文/Emery(電影裡的歷史角落)

 

四、死亡與重生──傅滿洲概念的繼承與再創造

大螢幕上的傅滿洲雖然在 1970 年代以後逐步走向死亡,但這個中國壞蛋的經典形象,其實繁衍出不少「後代」。按照現代研究者的看法, 20 世紀中葉以降,在西方世界的大眾藝文創作裡面,有許多亞裔背景的反派人物,其實都具有濃厚的傅滿洲色彩。我們前面已經談過滿大人與黃爪在造型上的許多共通之處,而這些特點也被認為是繼承自傅滿洲的形象。其實, Marvel 本身和傅滿洲的原作者羅默,關係也還挺密切的。 1950 年代這家公司所創作的黃爪,靈感很可能就來自於羅默所寫的一部同名小說。而他們在 1960 年代末,也積極取得了羅默作品的漫畫改編版權。有趣的是, Marvel 始終沒有選擇讓傅滿洲成為漫畫主角,而是先搞出一個充滿傅滿洲聯想的滿大人,繼而在 1970 年代以後,他們又另外創作了傅滿洲的兒子──功夫大師尚志(Shang Chi the Master of Kung Fu)這個人物完全是為了趕上當年李小龍的功夫熱而搞出來的,而傅滿洲題材則作為一個背景,被借用到尚志的故事裡面。

 

就像羅默小說裡的故事公式那樣,在漫畫裡面,尚志仍舊是傅滿洲的一個「產品」,他的母親則又是一個白人女性。換句話說,尚志很老梗的仍舊是傅滿洲創造出來征服世界的一個工具。而作為一個超級英雄,尚志長大成人以後,也理所當然地背叛了他的父親。我們可以看到,傅滿洲雖然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風光,以主角的身分現世,但 Marvel 想到了一個聰明的辦法,利用這個壞蛋的既有知名度,幫助他們打造一個全新的東方英雄。這個設定同時也符合他們的另一個考量:當時 Marvel 曾對一位漫畫的研究者表明,他們不願創造一個純種的亞裔英雄,而把傅滿洲及其脅迫白人女性繁衍子嗣的故事給借用過來,尚志就名正言順地變成了一個混血兒──誠實地說,這樣的設定,大概也比較能夠取得當時最大多數美漫觀眾的認同。

2013 Iron Man 3 030 Shang-Chi功夫大師尚志,下圖左則是 Marvel 版的傅滿洲。據說尚志這個角色好像也在往後 Marvel 打算搬上大螢幕的清單當中,感覺很適合成龍來軋一角啊!

 

這篇文章既然是從滿大人起的頭,我們也應該介紹一下這個壞蛋是如何將「傅滿洲概念」給繼承下來的。傅滿洲與滿大人之間的相似設定,包括了他們都有中國的成長背景,精通中國武術,擁有一整套神秘而強大的科學知識,率領一個活躍於東方的國際犯罪組織,不斷對西方社會的秩序造成威脅,並且不免俗地都想要征服世界(其實我一直搞不懂這件事到底哪裡好玩 = =" )在造型上,除了我們已經提過的一些相似點之外,滿大人的早期形象,並且也像傅滿洲、以及同時代美國大眾文化當中的許多亞裔人物一樣,都是比較陰性化(femitized)的、被剝奪男性陽剛氣質(masculine)的。2 這一特點表現在下圖當中,最明顯的表徵,可能是那對耳環,以及他比較尖細的、缺少標準白人男性氣概的五官。

2013 Iron Man 3 033 femitized Mandarin  

 

其他有趣的事情,還包括這兩個大魔王都擁有一個同為反派陣營的女兒,以及一個同樣修練過中國武術、東方文化色彩濃厚的兒子。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的滿大人雖然明顯是按著傅滿洲的模子翻刻出來的人物,但越到後來,這個角色已經漸漸能夠離開傅滿洲的陰影,而走出自己的風格。像下圖那樣稍微對比一下近半世紀來滿大人的演變,前後幾乎已可說是截然不同的人物了。

2013 Iron Man 3 034 Mandarin 1960s-2010s五十年來一個阿宅變成帥哥的勵志故事……值得注意的改變是傅滿洲特色的逐漸淡化,特別是那個鬍鬚。

  

還有一件也很妙的事情是: 1994 年鋼鐵人被畫成了卡通影集,搬到了電視螢幕上面,而這一版的滿大人從黃種人變成了綠皮膚──實際上,亞裔壞蛋們的膚色由黃變綠,在 1970 年代以後的動畫作品裡面是頗為常見的事情(見下圖),這種手法則很明顯地是在規避反派角色所引發的種族聯想。3 從這個小細節上,我們也可以看見 20 世紀後半葉,美國的大眾文化對於種族議題開始變得如何地小心翼翼。這樣的小心絕對不是個案,在現代美國的影視媒體當中,任何人想要創作一個具有少數族裔背景的人物故事、特別是反派角色的時候,幾乎不可能不去考慮到公眾輿論的放大鏡。我們常說美國是個多元族群的開放社會,但這種多元與開放的反面,其實是對任何公然歧視影射意味的超低容忍。同樣的,儘管現代 Marvel 漫畫裡的滿大人與他自己的過往形象已不可同日而語,但「鋼鐵人 3 」的導演仍舊自陳:他不能不顧慮到這個角色最開始的種族嘲諷意涵。因此,這部電影裡所再造出來的滿大人,之所以會完全不同於漫畫裡的形象,甚至與原版的滿大人故事完全脫鉤,至少有一部分的理由,是因為他們不想讓任何人聯想到一開始的滿大人背後,那個總是令人感到困擾的傅滿洲母題──就算不是為了我們前一篇文章所著重陳述的中國市場,就美國社會對於種族議題的高度敏感來說,這也會是一個重要的考量。當然,關於這個電影角色如何被再造的解讀,方向不會只有一個,對 Marvel 與鋼鐵人漫畫更為熟悉的朋友,也可能會有不同面向的分析,讀者當可自行參酌這些意見,並且做出自己的判斷。

2013 Iron Man 3 035 Villains's skin turn to green1970 年代以後美國卡通當中膚色由黃變綠的亞裔反派,由上而下分別是「鋼鐵人」裡的滿大人、「飛俠哥頓」裡的明無情、「 007 」卡通版裡的 Dr. No。

 

 Marvel 的漫畫世界以外,「傅滿洲概念」當然也曾被其他各種作品廣泛地繼承與再創造。這些作品當中的亞裔反派人物,或者是體現了傅滿洲式的「黃禍」母題,或者是一個邪惡的東方武術大師,或者是一個意欲征服世界的瘋狂科學家。他們都曾程度不等地表現出曾經在傅滿洲身上出現過的造型特色、人物特質或者行為模式,也因此時常被指出與傅滿洲故事之間有一定程度的連結關係。我們看跟 Marvel 打對臺的 DC 漫畫大台柱「蝙蝠俠」系列,裡頭那個有名的忍者大師 Ra's al Ghul (也就是「蝙蝠俠:開戰時刻」裡頭諾蘭拿去改編的反派角色),就被後來的研究者認為頗有傅滿洲的影子。 Ra's al Ghul 雖然是阿拉伯裔,但這個人物同樣代表了一種「東方神祕力量」、帶領著一個國際性的犯罪組織(而且許多成員的東方特色都特別明顯),並且同樣地精通武術與現代科學知識。另外, Ra's al Ghul 的女兒 Talia al Ghul (這個角色被諾蘭改編在「黑暗騎士:黎明昇起」當中),也是個充滿了性魅惑力的亞裔女性,並且同樣依違於正義英雄於反派父親之間,大致由於這些概念的緣故,這個設定的靈感也被認為是來自於傅滿洲故事。4

2013 Iron Man 3 036 Ra's al Ghul and Talia al Ghul「蝙蝠俠」系列漫畫裡的Ra's al Ghul 以及她的女兒 Talia al Ghul ,後者曾跟蝙蝠俠有一段情(當然是後者,前者還得了),還幫他生了個兒子。

 

其他被連結到「傅滿洲概念」的亞裔反派,在 20 世紀美國的大眾文化作品當中還有許多,但我們普遍熟悉的則可能比較少一些,這一方面是因為他們有許多都是早期的電視影集,一方面其實亞裔壞蛋的故事要被引進亞洲並且大規模地流行起來,可能也有點難度。無論如何,我們也沒法一一介紹,這裡只講兩個比較有名的例子。首先是 1962 年影史上第一部 007 電影「 Dr. No 」(臺譯「第七號情報員」),這部片裡頭的大魔王 Dr. No ,就是一個中德混血的亞裔反派。 Dr. No 的卡通版形象已經在上面的圖片當中介紹過了,就是一個傅滿洲翻版;但這個角色在電影版裡面則梳著油頭,穿著中山裝,儼然一副紅色中國領導人的樣子。儘管外表有些不同,但本質上, Dr. No 身為科學家與國際犯罪組織領導人的雙重身分,以及為禍西方世界的邪惡計畫,甚至是他在片中那些放蜘蛛咬人一類的陰狠賤招,則都和傅滿洲是同一個路數。據說 Dr. No 原著小說的作者、也就是 007 系列的創造者伊恩佛萊明(Ian L. Fleming),也是羅默小說的忠實讀者。於是他筆下的 Dr. No 會相近於傅滿洲,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

1962 年第一部 007 電影 Dr. No 的 trailer ,後半部有 Dr. No 以及他的科學實驗室,我很喜歡那個時代擺在電影裡的「科技感」,比如指針型的儀表、要用手指轉來轉去扳來扳去的操作平台等等,真是妙妙妙。

 

另一個例子是著名漫畫、影視作品「飛俠哥頓」裡頭的大魔王明無情(Ming the Merciless,或譯「無情的明」),這部超級長青的科幻名作,在中文世界裡邊似乎比較少有知名度。但在歐美地區,「飛俠哥頓」可是在電視、電影、漫畫等各種創作平台上紅了大半個世紀,堪稱一整個世代的共同記憶。你如果有看去年的搞笑片「熊麻吉」(Ted)的話,電影裡頭馬克華伯格自幼崇拜的那個超級英雄,就是「飛俠哥頓」了。而明無情這個角色,從名字開始就完全是在影射東方,他的早期螢幕形象除了一顆招牌的大光頭以外,仍然少不了「傅滿洲鬍鬚」、細眼睛與長指甲。在這部作品裡面,明無情雖然是個外太空星球上的皇帝,但在他身上的「黃禍」概念還是十分鮮明的。這個壞蛋所統治的星球叫作「Mongo」,其實就是蒙古的略稱,也可以看作是在影射蒙古利亞種人(黃種人)而明無情的角色設定,基本上就是一個東方色彩濃厚的專制暴君,他同時也像傅滿洲那樣挾著強大的科技力量打算征服地球,並且也有一個魅惑力強大的女兒,然後好死不死也愛上了男主角……總之,在這個角色的故事裡面,我們仍舊能在許多細節當中看見傅滿洲的影子。

1980 年「飛俠哥頓」電影版的經典片段,這個完全不知道在幹嘛的段落,也被剪到了 2012 「熊麻吉」男主角的內心戲當中。雖然我們的重點是明無情,但從這短短的兩分鐘裡面,你完全可以明白裡頭的哥頓為什麼會被提名為 1981 年第一屆金酸莓獎的最爛男演員,真的太好笑惹。

 

當然啦,所有這些反派角色與傅滿洲的連結關係有的可以一眼看穿,有的就有些模糊,這類分析有沒有道理也不是研究者說了算,這端看每個人提出的說法能夠取得多少讀者的共識。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如果大家在看這些亞裔反派的時候,總是聯想到傅滿洲,其實也就證明了這個中國壞蛋的經典形象,確實是深植人心,並且擁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而儘管傅滿洲自己不可能再在這個世道底下繼續大張旗鼓地征服地球,但要讓這傢伙重新出現在大小螢幕裡面,也不是不可以──如果只是拿來開開玩笑,外國人倒是挺開明的。最近的一個例子是 2007 年昆汀塔倫提諾跟別人合作導演的電影「刑房」(Grindhouse),這部片基本上就是一部 B 片元素大匯串,裡頭有個小片段就惡搞了傅滿洲。但是,即便只是幾秒不到的惡作劇鏡頭,他們還是很認真的找了天王級的大咖來扮這個角色,你可以看看下面的電影片段,保證驚喜

2007 年電影「刑房」裡頭的片段, HAHAHAHAHAHA 的大笑聲超級歡樂的啦!

 

然而,在幽默、嘲諷以外的場合,現在誰敢起心動念打傅滿洲的主意,下場恐怕都不會太好。下面的影片是美國一家汽車公司在今年四月剛剛推出的廣告,這支廣告影片剛播出沒多久就引來了抗議聲浪,於是廣告公司只得乖乖下架,把它拿回家修改。這不過幾十秒的影片問題出在哪呢?光看畫面的話,其實沒一個地方會惹麻煩。真正麻煩的事情是:他們用了一首 1936 年的爵士樂當背景音樂,而這首歌裡頭提到了「land of Fu Manchu」等四個字,外加一句開華人口音玩笑的歌詞,然後就挨罵了。才不過提個傅滿洲的名字就被大肆砲轟,我們也就大概可以想見這個虛構人物,在現代西方世界是有多麼的政治不正確了。

汽車品牌要搞 reborn 這種招,就該學學 Toyota ,你看人家請尚雷諾來演小叮噹,多可愛啊。

 

最後,從上面所列舉的這些例子當中,我們也會發現傅滿洲的形象與故事,原先雖然都以中國為中心,但在之後,整個「傅滿洲概念」其實被推廣成了一個東方的、亞裔的、黃種人反派的共同形象。實際上所謂的「東方」對於洋人們來說,一直是一個模糊性很高的概念,至於何以致之,真要細究起來還得費一番工夫,就不多談了。總而言之,偶爾看看老外的大眾影視作品、特別是不同時代的好萊塢電影怎麼去描繪他們腦海中的東方,其實是頗有樂趣的一件事情。這種關於東方世界如何被想像、被再現的討論,是近幾十年來人文學科裡頭的大題目,如果你稍微對這方面的事情有些接觸,大宗師薩伊德(Edward W. Said)以及他出版於 1978 年的傳世名作《東方主義》Orientalism,是你一定不會錯過的名字。所有這方面的研究,目前大概都還跟壞掉的水龍頭一樣不停地在產出當中,而這篇文章也只能從山一樣多的學術論著當中,稍稍援引有關傅滿洲的一小部分。如果你對這些事情還有進一步的興趣,既有的研究當中還有許多沒能被化為通俗中文的東西,還等著被進一步地挖掘、翻譯出來。

 

最後的最後,講件趣事。對電影史有些接觸的朋友,應該都聽過侯麥(Éric Rohmer)這個名字。侯麥是 1960 年代電影新浪潮的代表人物,總之就是名字會跟楚浮、高達等等文青必備款放在一起的法國大導演。而其實侯麥是他二分之一的筆名,這個名字就來自傅滿洲的小說作者羅默(大概英語跟法語發音不同,大家的習慣翻譯也就不一樣了),顯然這位大導演也是傅滿洲的書迷,沒跟著拍一部傅滿洲的電影真是太可惜了。以上是大概一輩子都不會用到的冷知識分享,電影裡的歷史角落,咱們下~回~再~見~

 

--

Notes:

1. 這個人物在一些文章裡面的中文譯名是「上氣」,不過因為漫畫裡面有講到他這個名字的意義是「the rising and ascending of the spirit」,按這樣說,可能另一些作者採用的「尚志」這種譯法,會比較適當一些。

2. 關於早期的亞裔人種形象在美國的大眾文化當中如何被「種族閹割」(racial castration)、剝奪男子氣概,已有許多研究論著,其中一本頗有名氣的書是 David L. Eng, Racial Castration: Managing Masculinity in Asian America, 有興趣的讀者當可在許多大學的圖書館裡面找到這本書參閱。

3. 有關 1970 年代以後美國漫畫人物的膚色與背後的政治思考,可參見 Jeffrey A. Brown, Dangerous Curves: Action Heroines, Gender, Fetishism, and Popular Culture,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2011, pp. 171-173.

4. 關於 Ra's al Ghul 與傅滿洲之間的連結性,參見 Gina Misiroglu and Michael Eury, The Supervillain Book: The Evil Side of Comics and Hollywood, Omnigraphics, Inc., 2006, "Fu Manchu;" Supergods: What Masked Vigilantes, Miraculous Mutants, and a Sun God from Smallville Can Teach Us About Being Human, Spiegel & Grau, 2012, pp. 147-148.

5. 參見 John Cheng, Astounding Wonder: Imagining Science and Science Fiction in Interwar Americ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12, p. 160. 

 

-- 

延伸閱讀:

1. 楊瑞松,《病夫、黃禍與睡獅:「西方」視野的中國形象與近代中國國族論述想像》,臺北:政大出版社,2010,第三章。(書中關於「黃禍論」的部分曾為獨立的單篇論文,出版在《政大歷史學報》當中)

2. 何偉亞(James L. Hevia)著,劉天路等譯,《英國的課業──十九世紀中國的帝國主義教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第九章。

3. 姜智芹,《傅滿洲與陳查理:美國大眾文化中的中國形象》,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第二章。

4. Gregory W. Mank, Hollywood Cauldron: Thirteen Horror Films from the Genre's Golden Age, McFarland, 1994, pp. 53-88.

 

 

arrow
arrow

    Em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