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方寶劍 - 真的是尚方寶劍.JPG

明朝的劍能不能斬清朝的官?談《九品芝麻官》裡的「尚方寶劍」

文/Emery(電影裡的歷史角落)

(本文同時發表在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以及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

 

經典搞笑電影《九品芝麻官》(1994)裡頭,有個著名的橋段是這樣的:當包龍星好不容易吵贏了超級訟棍方唐鏡、正思量著如何能把那姦淫戚家二少奶奶的常威給定罪正法的時候,一向只懂得搗蛋的包大媽突然來到了公堂之上,並且亮出了一柄「尚方寶劍」,要來幫他兒子的忙。如獲至寶的包龍星,趕忙抄起老媽帶來的寶劍,追著常威在法庭裡團團轉,連帶也把陪席聽審的李蓮英給嚇出了一身冷汗。

文章標籤

Em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The Imitation Game 001

從模仿遊戲到U-571:圍繞著Enigma的各種電影與歷史故事

文/Emery(電影裡的歷史角落)

(本文同時發表在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並以「模仿遊戲背後的真實情報戰:關於Enigma密碼機的那些電影與歷史故事」為題發表在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睽違將近一年,重新開工了,希望大家還記得電影裡的歷史角落。我在關鍵評論網上仍持續會寫一些時事與歷史的連結思考,在故事上的文章則打算與這裡的電影寫作同步。一段時間過去,完成了論文,多了一份正職工作,還有一些新的創作計畫。我的文字產量一向有限,但只要想寫的動力還在,文章還是會繼續產出的。謝謝每一個到訪這裡的讀者,讓我們繼續透過電影閱讀世界的每個時刻吧!)

 

《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 2014)在年初的電影市場取得了亮麗的票房成績,其藝術評價同時也相當不錯。這部電影的亮點,除了總是能以一雙深邃眼眸殺死萬千少女的班奈狄克康柏拜區(Benedict Cumberbatch)以外,當然還有許多值得玩味的細節。不過,作為一部歷史主題的改編作品,這個片子的成功,也絕對與它所根據的故事本身脫不了干係。

實際上,以二戰時期盟軍如何破解德軍ENIGMA(常被音譯為「恩尼格瑪」)為背景題材的電影,在《模仿遊戲》之前也拍過一些,可見這個主題的歷史故事本身就富有戲劇張力,才能一再地被搬上大螢幕重新演繹。當然,這也不是說每部電影拍了ENIGMA,就一定叫好又叫座。2001年一部產自歐洲的搞笑電影《女王密使》All the Queen’s Men)同樣拍了這個題目,它的評價就慘到一個無以復加。不過,如果我們把目光移到另外兩部名氣比較響亮的《獵殺U-571U-571, 2000)以及《攔截密碼戰》Enigma, 2001)上頭,歷史裡的ENIGMA,立時就顯出它的魅力來了。

Em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KANO - 001.jpg

KANO裡的歷史角落

文/Emery(電影裡的歷史角落)

(本文同時以「《KANO》背後的歷史與甲子園故事:嘉農該慶幸他們的對手不是這群怪物奇兵」為題,在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上刊出。這篇文章寫完的時候剛好碰上了318學運,貼出來大家也沒心情看,也就暫時壓著,結果就一直壓到現在了。儘管電影已經是一個半月前的事情,這篇文章仍然在TNL上得到了不錯的分享頻率,可見這部電影的魅力。總之,這篇文章獻給喜歡《KANO》的朋友,部落格版另外又多寫了一點點小細節,或許你可以藉此重溫曾經從電影裡頭獲得的一些感動囉!)

 

無論你覺得《KANO》是一部怎麼樣的電影,大部分觀眾應該都會同意的事情是:我們從這個故事所獲得的感動,是因為裡頭的棒球與人。當甲子園球場上的蘇正生賭對了那顆正中直球、並且狠狠地將它掃向外野方向的藍色長空以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的心跳在那一刻忽然慢了下來,指頭不自覺地向手心捏緊。猶如中華隊在過去的國際賽事裡所轟出的任何一發長程火砲,我們屏息凝視著那顆球的飛行軌跡,直到它終於完美落地。

 

Em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20140416 臺灣民主運動小史 - 001.jpg

臺灣民主運動小史:1991年的佔領臺北車站與反閱兵事件
文/Emery(電影裡的歷史角落)

(這篇文章同時以〈臺灣民主運動小故事(一):1991年大學生佔領臺北車站,拯救了四條人命〉〈臺灣民主運動小故事(二):「一百行動聯盟」末代國慶閱兵大典搗蛋計畫〉為題,在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分上下兩篇刊載。最近的學運,讓很多人想起了將近半年前寫在這個部落格裡面的土耳其故事。歷史離你從來不遠,它一直都在不同的時空背景底下,以不同的樣貌,重寫同樣的內容。土耳其和臺灣的民主化都還非常的短淺,這兩個地方也都正在經歷這個必然發生、也必然痛苦的成長過程。而如果你回望臺灣過去的歷史故事,冷靜地想想前人交到我們手上的民主自由是怎麼從獨裁者的手上掙來的,你會發現,我們甚至連沮喪的資格都沒有。這已經是最好的年代了,力量掌握在我們的手裡。It's our turn, soldiers.)


太陽花學運退場了,除了一場包圍警察局的抗議行動被主流媒體炒作成一堆令人不忍卒睹的報導以外,整個學運新聞的熱度正在急遽減退當中。而像《新聞龍捲風》這樣令人長嘆三聲的節目,則說明了臺灣的媒體已經把學運新聞裡面最爛的哏都給玩完了。無論如何,趁著這個電視機逐漸冷卻下來的時候,我們或許可以暫時拋開對新聞的關注,來看看臺灣過去發生的一些學運與社運故事。

Em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TwaTiuTiann 001.jpg

改編抑或蒙混?談電影《大稻埕》引發的歷史考據爭議

文/Emery(電影裡的歷史角落)

(本文同時以〈張飛打岳飛?談電影《大稻埕》考據問題引發的歷史爭議〉為題,刊載於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TNL版的文章回應欄同時有葉天倫導演的回覆意見,值得參看。這篇部落格版的最後面會放一部我覺得很有趣的影片,我通常在一篇文章完成以後若還看到補充資料的話,便會在部落格版當中再做些增補,讀者或可把這些東西以及我的其他一些編輯細節,視作follow部落格文章的bonus囉!)

 

一、「社會目的」還是「社會責任」?

今年的強檔賀歲片《大稻埕》(葉天倫,2014打著豬哥亮的招牌,在春節檔期裡頭左砍科學怪人、右劈機器戰警,幹掉一票好萊塢帥哥以後榮登票房冠軍,可說是威風八面,十分風光。不過,《大稻埕》惹出來的爭議倒也不小。以PTT電影討論板的情況為例,這部片從除夕上映以來便在該板獲得了相當大比例的「負雷」(也就是持負面評價的討論文章),其他網路討論區(如Yahoo奇摩的電影短評裡也能見到熱烈的罵聲。這些負評多半針對《大稻埕》的品質問題而來,編劇、演員、場景等電影本身的技術環節,都曾引來網路影評的諸多砲火。破億的票房竟不能擁有等比例的網路口碑,《大稻埕》或許會是電影行銷課堂上又一個不錯的討論案例。

文章標籤

Em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Rigor Mortis 001.jpg

殭屍真的這樣跳?漫談八零年代港產殭屍電影裡外的中國殭屍世界(一)

文/Emery(電影裡的歷史角落)

(這一系列文章在2014年初以〈漫談中國殭屍傳說與八零年代港產殭屍電影〉為題在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上連載,並且在Readmoo平台上曾推出電子書《道長,請留步!》。該版本為純文字,但每篇最末收錄了我所參考的文獻原文。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在Readmoo試讀!)

 

2013年末的港產恐怖片「殭屍」上映以後頗獲好評,不僅電影的劇情轉折與致敬手法令人玩味,一票資深演員的表現也相當亮眼。而在日本恐怖大師清水崇的加持之下,電影裡頭沉重陰鬱的故事氛圍與畫面美感更是經營得相當細緻,堪稱近年來港產恐怖電影的代表作品。

 

然而,不管「殭屍」本身是如何的叫好又叫座,香港的殭屍電影總之是回不去了。約莫從上個世紀末開始,港產恐怖片大抵已走向了「三更」2002「見鬼」2002那種怨念飄啊飄、嚇你一身毛的驚悚路線。至於電影台裡常播的那種殭屍活跳跳、道長忙收妖、徒弟忙搞笑的經典類型電影,則早在九零年代中期便已逐漸地日沒西山,大眾文化裡的「殭屍熱」跟著漸漸退潮,學校裡也就慢慢地沒人會玩殭屍ㄘㄟˋ跟暫時停止呼吸了。

文章標籤

Em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My Mandala - 001.jpg

[試映] 原來你還在──不錯的構想,不夠好的故事

文/Emery(電影裡的歷史角落)

(劇照引用自「原來你還在」電影官方網站

 

我又要來寫試映心得了,雖然我覺得自己寫這類文章的風格,許多時候不太會是廠商喜歡見到的那種東西,但不管怎樣,只要還有邀請,這個分類裡頭的文章就會持續新增下去。我始終覺得無論是給予好評或者大罵一頓,只要有討論,對一部電影而言,總歸不會是壞事,特別對於廣告宣傳經費沒法跟好萊塢電影競爭的諸多國片來說,應當更是如此。就像「微光閃亮,第一個清晨」(王逸白,2013)導演對知名影評人膝關節的回應那樣,被罵得超級難聽也算是一種另類曝光,像我就真的蠻想看看這部片到底為什麼可以被砲轟得這麼慘烈……

文章標籤

Em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3 V for Vendetta 057

V怪客裡的蓋伊福克斯面具與現代社會運動的一些故事(四)

文/Emery(電影裡的歷史角落)

續前文:V怪客裡的蓋伊福克斯面具與現代社會運動的一些故事(三)

 

七、 

前文說過蓋伊福克斯的面具形象,原本是英國的兩位創作者Alan Moore和David Lloyd聯手打造出來的漫畫角色,這兩個人可壓根兒沒想到他們筆下的超級英雄,有一天會透過電影的影響力,變成流行於社會運動裡頭的一種反抗標誌。而且構思「V怪客」故事的Alan Moore,不僅是出了名的不喜歡讓作品跟電影扯上關係,他還曾公開批評過華卓斯基兄弟的改編劇本。換句話說,他心裡頭對電影版的「V怪客」其實是老大不認同的。不過,對於「V怪客」形象在「佔領」運動裡頭的廣泛流行,這兩位原作者倒是相當地樂見其成。他們兩人都造訪過「佔領華爾街」,去看看自己當年創造的電影角色,如何在經過一段悠長的時光旅行之後,被所有這些抗議群眾援用為一種自我標示。另外,他們也曾應邀加入幾個漫畫家發起的 "occupy comics" ,為「佔領」運動進行宣傳。而個人風格一向相當鮮明的Alan Moore,更是曾經為了聲援「佔領華爾街」,而和「蝙蝠俠:黑暗騎士」的原作者Frank Miller公開槓上

文章標籤

Em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2013 V for Vendetta 040

V怪客裡的蓋伊福克斯面具與現代社會運動的一些故事(三)

文/Emery(電影裡的歷史角落)

續前文:V怪客裡的蓋伊福克斯面具與現代社會運動的一些故事(二)

 

就在這樣的機緣巧合下,「匿名者」對山達基發起的抗議行動,讓「V怪客」裡的蓋伊福克斯面具獲得了一次大規模的曝光機會。透過傳播媒體的推波助瀾,這之後,陸續還有許多抗議活動模仿了這個點子,把這副面具帶進了各種不同的社運場合,進一步延伸了「V怪客」與街頭運動的關聯性。有趣的是,這種意義的擴大,其實不光發生在面具本身,「匿名者」們並且進一步回到了「V怪客」的故事裡頭,把劇情當中別具重要性的11月5日給抽取出來,在現實生活裡集體紀念這個節日。

文章標籤

Em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2013 V for Vendetta 024

V怪客裡的蓋伊福克斯面具與現代社會運動的一些故事(二)

文/Emery(電影裡的歷史角落)

續前文:V怪客裡的蓋伊福克斯面具與現代社會運動的一些故事(一)

 

三、

作為一個新聞名詞,「匿名者」可能會讓你聽著覺得有些耳熟。如果你對前陣子發生在台菲交界海域的廣大興漁船遭菲律賓海巡艦濫射事件還有點印象的話,在這整件事情裡頭,新聞媒體不是曾經說到:有個「駭客團體」大舉攻陷了菲律賓政府的網站,並且留言要求對方要公開道歉嗎?──那就是「匿名者」們幹的好事。

文章標籤

Em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2013 V for Vendetta 002.jpg

V怪客裡的蓋伊福克斯面具與現代社會運動的一些故事(一)

文/Emery(電影裡的歷史角落)

 

先前的長篇故事稍微岔了題,接下來,我們總該回到這個部落格的老本行,來說說電影和歷史故事。但這次,我們要講的主題,仍然是街頭抗議──講一部電影如何影響到現代世界的社會運動,讓越來越多參與抗爭的人,集體戴上一個奇怪面具的故事。

文章標籤

Em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Theyre Standing on the Street 104

簡短地寫在土耳其的故事之後,以及關於「沉默抗議」的二三事

文/Emery(電影裡的歷史角落)

 

因為上次的故事實在是太長了,所以這篇文章的標題先打個預防針,真的啦,會寫短一點。

文章標籤

Em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Theyre Standing on the Street 001 - taksim square book club.jpg

They’re Standing on the Street:一個土耳其街頭的真實故事

文/Emery(電影裡的歷史角落)

 

這次我們不講電影,但照樣要講故事,講一個最近發生在土耳其的、很電影的故事。

 

我想你應該還不太有機會,比較完整地聽過或讀過這個故事──你知道的,在我們所生活的這座小島上,主流媒體從來不太會花時間關心世界大事,一些雞毛蒜皮、小狗小貓的新聞,倒是多到幾乎要炸開了電視機。於是,就連久久返臺一次的李安導演,也忍不住抓了個座談會的空檔,要臺灣的新聞業者「爭一點氣好不好」。另一方面,在我們的媒體眼中,有關土耳其的事情除了一個「洋版李宗瑞」以外,大致也談不上什麼(能夠創造收視率的)「新聞價值」。所以結論就是:在臺灣,你大概很難從50-58台的各節新聞、或者便利商店的隨便一份報紙當中,比較完整地知道這個發生在歐亞邊緣地區的故事。

文章標籤

Em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14) 人氣()

2013 阿罩霧風雲 002.jpg

學術研究的影像化:談談「阿罩霧風雲」

文/Emery(電影裡的歷史角落)

(劇照引用自雷公電影有限公司 zeusfilm 官方粉絲頁面

 

開始寫「電影裡的歷史角落」以後沒多久我就發現,當個電影部落客能夠得到的回饋通常只有一個:那就是電影公司偶爾會寄來的特映邀請。特映票的好處除了在院線上檔以前,可以跟你的麻吉們炫耀說哈哈我已經看過了咧~以外,在這個一碗乾麵加滷蛋就要掏出五十塊的年代裡面,能夠省下越來越貴的電影票錢,也真的是很不錯的一件事情。而除了年初剛剛抽中過「丈量世界」(Measuring the world, 2012)的首映票以外,「阿罩霧風雲」是我第一次獲邀參加的特映會,感謝雷公電影的邀請。既然是口碑場,自然得寫點心得感想權充推廣,回饋電影公司的盛情囉。

文章標籤

Em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2013 The Great Gastby 028

大亨小傳(2013)裡的禁酒法與有關美國禁酒的歷史故事(二)

文/Emery(電影裡的歷史角落)

 

系列文的開頭常常鋪梗鋪很長,結果都沒有談到電影 = =" 。第二篇免不了要凹回來,先找部片講講。

 

還記得我們說過威士忌在 19 世紀前期的美國中西部有多麼盛產嗎?實際上,在那個時空背景底下,威士忌不光是一種飲料或商品,這種烈酒同時還與老百姓的經濟生活有複雜的聯繫關係。 2011 年有部評價相當不錯的美國動畫片叫「飆風雷哥」(Rango, 在台灣的票房不甚理想的樣子),講的是一隻超白目的變色龍,在一個義式西部片風格的小鎮裡頭掀起革命的故事。這部片有個很妙的設定是說:在荒漠裡面,水資源非常的珍貴,水因此成了一種可以在銀行存放、提領的貨幣。其實,威士忌在 18、19 世紀之交的美國中西部,也具有相仿的功能。不過,這是因為美國的貨幣體系在那時候非常的不穩定,中西部的貨幣流通量也很少。而相反的,威士忌在該地區的生產、儲存、使用都非常廣泛,它的價值能夠取得大家的共識,這玩意兒由是成了一種過渡時期的交易媒介。據說當時有些教會在發放薪餉給底下的神職人員時,有一部分就是用威士忌來作數的。於是你可以想像那裡的美國人在商店付帳的時候,可能會豪氣地拿出一大瓶威士忌跟老闆說「共!哩愛蛙ㄗㄟ!」(說!你要多少!)。待到酒貨兩訖之後,買賣雙方說不定還會愉快的乾上一杯……嗯,也難怪 19 世紀初的美國佬會醉得這麼厲害了。

Em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1 23